新疆小伙:一定会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护卫国旗

2016-08-29 09:30:55  [来源:中国青年报]    
字体:【

  为了不耽误5时29分的升旗仪式,22岁的维吾尔族小伙子艾合买提・买买提一宿没敢合眼。8月19日是他和村里的青年护旗队队友来到北京的第三天,他早早就换好胸前印着“中国”两个字的队服,急切地等待出发的那一刻。

 

  艾合买提・买买提的家乡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岳普湖县铁热木镇库台克力克村,交通相对闭塞。到北京天安门广场亲眼看一次升国旗,对艾合买提・买买提曾经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可是,自从今年年初加入了村里新组建的青年护旗队,一切都不一样了。

  第一次从内心感受到国旗原来那么神圣

  今年年初,作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交通运输厅住村工作组组长,阿力亚・要力瓦斯和同事们来到喀什地区岳普湖县铁热木镇库台克力克村,进行为期一年的住村服务。每周一上午10点的升国旗仪式是村委会的惯例,可让她奇怪的是,在铁热木镇的13个村中,库台克力克村的年轻人比例最高,但来看升旗的村民里年轻人很少。村里的年轻人都在忙什么?

  他们调查发现,库台克力克村35岁以下的年轻人占40%,出去就业主动性不高,参加农田劳动积极性不强,具备各项专长和技能的人数不多,大家平时生活比较闲散。

  针对村里青年的这些特点,工作组萌发了成立青年护旗队的想法。阿力亚・要力瓦斯说,成立由青年农民组成的国旗护卫队,通过庄严神圣的升国旗仪式,用自我体验的方式强化青年农民的国家意识,不但可以激发他们内心深处的爱国主义情怀,还能让青年护旗手从各方面为其他农村青年起到示范引领作用,丰富村里80后、90后年轻人的精神生活。

  成立青年护旗队的消息传开,全村男青年基本都报名了。层层选拔之后,包括艾合买提・买买提在内的13名平均年龄23岁的年轻人成了村里第一批青年护旗手。

  听说是给村里维吾尔族青年训练升旗仪式,当地上海援疆武警某队队长李峰特别支持,专门指定战士定时到村里帮他们训练。由于以往升旗场地较小,人来多时比较拥挤,工作组利用有限的资金,积极争取各方支持,在村里的小广场修建了大气规整的旗台和旗杆,并统一为青年护旗手制作了专门的服装。在各方的支持帮助下,青年护旗队投入了紧张有序的训练。

  由于武警官兵每周只能抽出两三个上午的时间来帮助他们训练,大家就想了个办法,先教会队里汉语水平好些的队员,让他们带动其他队员,武警官兵不在的时候也不耽误训练。

  刚一开始,维吾尔族小伙子们连汉语口令都听不明白,训练就从稍息、立正、向右看齐、一二一开始。两个星期的训练之后,从基础的摆臂练习到队列行进,慢慢地,小伙子们的动作开始有模有样了。

  3月21日是国际“诺肉孜节”。这一天,库台克力克村村委会前的小广场上,13名青年护旗队队员身着统一队服,以训练有素、整齐划一的动作完成了庄严神圣的升旗仪式。经过21天的集训,第一次亮相,就让全村430名参加升旗的村民和学生代表眼前一亮,围绕他们的都是热烈的掌声和赞许的目光。在他们的感染下,村民们齐声宣誓:“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我第一次从内心感受到国旗原来那么神圣,为能成为一名护旗手而感到无限自豪和光荣,突然觉得自己有了一种责任和方向,我们一定会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护卫国旗……”1990年出生的艾合提江是库台克力克村青年护旗队的队长和团支部书记,也是全队年龄最大的一个。因为忍受不了艰苦训练,几次想打退堂鼓,正式亮相后他心里却充满了感激:“那些帮我们训练的武警战士虽然年纪都比我们小,但从他们身上我们学到并感受太多,我们一定要好好表现,渴望有一天能到北京,在天安门前观看一次升旗仪式。”

  “从最初的选拔、训练到最终成为合格的护旗手,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当代维吾尔族农村青年勤奋进取、坚韧拼搏、谦虚善良、乐观自信的优秀品质,你们都是好样的。”李峰的这番话,让青年护旗队的小伙子们眼泪差点掉下来。两个多月结对训练过程中,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情。今年4月驻地武警返程时,军地青年自发相约,有朝一日青年护旗队要到北京天安门亲眼观看升旗仪式。在上海武警总队的大力协调帮助和社会多方支持下,库台克力克村青年护旗队的小伙子的梦想实现了。

  我从新疆来,梦圆天安门

  5时29分,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正式开始。国歌响起时,身着统一白色队服的库台克力克村青年护旗队10名队员站成整齐的一排,右手放在胸口,紧贴两个红色的字“中国”,向慢慢升高的国旗行注目礼。这个动作是维吾尔族的问候礼,他们在用自己的方式问候国旗、问候祖国。

  “比来之前自己想象的要完美得多,看升旗的时候感觉心都快要跳出来了。”艾合买提・买买提说,现场很隆重,来看升旗的人很多,而且都是自发的,他特别感动。除了自豪和激动,让艾合买提・买买提感到非常难得的是,能在国旗班战士的指导下纠正以前不够规范的动作,“回去以后我们也要按这样的标准去努力”。

  1994年出生的艾合买提・买买提是库台克力克村青年护旗队里年龄最小的一个。8月17日,他和其他9名队友一起,从喀什经乌鲁木齐飞往北京,开始了为期6天的赴京爱国感恩之旅。

  中央电视塔上俯瞰首都全貌,太平洋海底世界领略海洋奇观,登长城遍览祖国壮丽美景,观“鸟巢”“水立方”体验奥运精神,什刹海领略北京老城区现代文化生活的自然契合,王府井步行一条街上感受都市休闲的雅致,国家图书馆里尽享知识海洋的熏陶,在最高学府之一清华园里寻访一代代名家的足迹,在国家大剧院宏伟的艺术殿堂中陶醉,在颐和园、圆明园、恭王府的历史长河里徜徉……

  青年护旗队里,除了艾合提江和艾尼・居麦小时候曾和家人到唐山做过生意,有一定的汉语基础,大部分人都没走出过新疆,大多只会几句简单的汉语。可是有了第一次来北京的兴奋,语言已经不是问题。想拍照留念了,就“阿扎西(维吾尔语意为‘兄弟’)阿扎西”地叫陪同的武警战士帮忙。在和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北京牛街街道团员青年一起,开展首都青年与祖国边陲南疆喀什农村团员青年“爱祖国、心连心、展未来”维汉结对活动上,翻译不在旁边时,除了一些简单的汉语单词,各种手势和笑容都成了大家交流的快捷方式。

  参加天安门升旗仪式前,库台克力克村青年护旗队应邀观摩了天安门国旗护卫队的升旗前训练。仪式结束后,他们再次来到国旗班,在武警战士的指导下,完成一次特殊的队列训练。

  初秋的烈日下,立正、稍息、行进,敬礼、踢腿、甩臂……尽管这套动作之前已练习了无数遍,大家仍然抓紧每一分钟,紧盯武警战士的标准示范动作,一遍又一遍。半小时过去了,青年护旗队队员们已经汗流浃背,却不敢有丝毫松懈。和天安门国旗护卫队这样零距离的互动机会难得,每个人都非常珍惜。

  庄严的时刻到了,天安门国旗护卫队战士把一面国旗郑重地交到库台克力克村青年护旗队队长艾合提江的手上,希望这面曾经在天安门广场升起过的国旗,今后能在祖国的西部边陲高高飘扬。

  库台克力克村妇女们喜欢用彩色珠子制作手工艺品,为了此次青年护旗队北京之行,她们特意编制了彩珠天安门,让护旗队代表全村近3000名村民带到首都,作为赠送给国旗护卫队的礼物,表达祖国边陲喀什最基层农村各族农民对祖国最朴实深切的祝愿和心意。她们为北京牛街街道团员青年手工编制的是彩珠龙舟,寓意年轻人生龙活虎,用青春书写精彩人生。

  通过身边每一件最平凡的小事来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

  库台克力克村村民都是维吾尔族农民,主要种植棉花、小麦、红枣、孜然,其中孜然是铁热木镇的特产,闻名全国,主要销往中亚国家。

  “每周一上午升旗的时间会提前留出来,平时训练也是找大家相对空闲的时间。”克尤木・阿布来提家里有20亩地,开耕这样的重活儿他会错开时间抽空干完,其他拔草一类的活儿交给妻子就行。克尤木・阿布来提告诉记者,加入护旗队以后,他开始有一种努力积极向上的意识和动力了,对爱国、团结这些概念也有了新的认识。

  对队长艾合提江来说,经过此次北京之行,他越来越感觉到自己身上的重担,感觉到自己有责任去守护国旗。

  艾尼・居麦一开始对升国旗没有太多认识,总觉得那应该是村干部该干的事情,和自己关系不大。“自从加入青年护旗队去做这件事,感觉自己的生活都变得有秩序了,它对我思想观念上的影响非常大。”艾尼・居麦说。

  看到这些年轻人在武警战士的严格训导下,精神状态、站坐行走、言行举止都有了很大变化,工作组意识到,以13人的护旗队为基点和示范,带动起全村年轻人的教育管理非常可行。

  征求护旗队员的意见之后,工作组为13名青年护旗队队员成立了养鸽合作社,每天喂食喂水,打扫卫生,周围该种草的种草,该种花的种花,旁边还开出好几亩地来,种上了玉米。“现在他们有了更强的国家意识,会时刻想到每周一我要去升国旗,作为护旗队的一员,我平时走路、穿衣打扮和言行都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任意而为了。”

  除了养鸽合作社,工作组原本为村干部专门举办的“双语”夜校,也让这些基本一句汉语都不懂的青年护旗手参加,让他们学好汉语,开阔视野。针对有一定驾驶基础,能够自谋出路的队员,工作组还帮他们报名参加正规驾驶培训。

  目前,库台克力克村青年护旗队队员还肩负起“一带一再带一”接力传递的重任,通过每周定期组织全村青年政治学习,开展学唱汉语歌(红歌)等各类文体活动,分期进行计算机培训,建立青年致富养殖示范基地和贫困青年帮扶点等措施,把更多的年轻人吸引到村委会,凝聚在一起。今年“五一”期间,在岳普湖县举办的全疆首届“儿子娃娃”摔跤比赛上,由库台克力克村青年护旗队牵头,交通运输厅5个住村工作组所在村团员青年组成78人青年护旗方阵参加了开幕式。

  大半年风吹日晒的露天训练下来,小伙子们一个个皮肤黝黑。这期间,有人受不了艰苦枯燥的训练退出了,也有人为了梦想加入了。现在更多的年轻人自告奋勇,甚至找阿力亚・要力瓦斯“走后门”,一心想成为这个光荣的团队中的一员。

  阿力亚・要力瓦斯说,最初不少人参与积极性不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不知道升旗的意义。为了让护旗队的第一次出场正规而隆重,工作组还说服队员们下狠心剃掉了一直留着的长头发和小胡子。

  没想到的是,自从“诺肉孜节”第一次亮相以后,能成为青年护旗队的一员,成了一件无比光荣和自豪的事儿,“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团队效应,我们的初衷就是让青年护旗队队员作为带头人,从各方面激发出全村青年的正能量”。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很多小伙子都说自我感觉不一样了,腰挺起来了,精神面貌也不同了。家长看到孩子们的变化,也忍不住夸自己的儿子每天有正事干了,做事认真了,有时候还会跑到村里去看看书,帮村委会干点事。

  在库台克力克村村委会的院墙上用维汉双语写着一句话:“只有努力才能改变;只要努力就会改变。”

  曾当过团委书记的阿力亚・要力瓦斯说,他们就是想通过这些活动让大家知道,哪怕是最基层的维吾尔族青年,他们都是爱国的,他们可以通过身边每一件最平凡的小事来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

  “从对国旗的认识,上升到对祖国的认识,上升到作为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他们应该怎样对待这面国旗,应该怎样去热爱这个国家。”在阿力亚・要力瓦斯看来,半年多的时间里,护旗队成员对国旗和升旗仪式的认识有了质的转变,“事实上,这已经成为他们身上的责任,库台克力克村青年护旗护卫队的训练不会停止,哪怕以后不再是这批人了,也一定会作为传统延续下去”。

分享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