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豌豆荚们没成为伟大的公司 而是冬天太冷

2016-07-11 07:52:47  [来源:友易网]    
字体:【

  “豌豆荚”最终还是委身阿里,科技圈一片叹息。有人说,这是愿赌服输,当年愿赌,如今市场不好而已。而另一家曾经估值高达65亿美金的明星公司微店,也于近期传出了坏消息。

  市场确实不好。有媒体盘点,问为什么豌豆荚们没有成为伟大的公司,我倒是觉得,不是他们没有成为伟大的公司,而是冬天可能太冷。

  和此前的历次资本寒冬不同,这波寒流是由多个因素交织而成:

  一、整体经济下行:就整体大环境而言,中国经济的人口红利已经消失,当下更是已经进入L型经济周期,更悲观的声音是,中国经济在这个下行周期里,GDP增速将会到4%以下。

  二、科技行业颠覆式创新红利终结:对于科技行业来说,颠覆式技术创新带来的红利也正在进入尾声。此前PC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都带来了巨大的红利窗口,并相应造就了一批伟大的企业。但现在,行业内还没有出现足够量级的技术创新。

  三、资本收紧:资本对中国经济未来的看低,以及人民币的持续贬值,所导致的资本本身的收紧。

  “经济下行+创新红利将尽”――今天中国的创业者和投资人,还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周期。上一次移动互联网出现之前,中国经济本身还在高速增长,互联网仍享受着巨大的人口红利。

  但现在,一切都变了。

  谨慎的投资者

  暴风雨来临前总有征兆。据《创业家》分析,2016年(1-5月份)许多投资机构的投资次数与2015年同期相比出现了腰斩式甚至断崖式的下跌。这意味着,中国整体融资环境都不太妙。

数据显示,险峰华兴、洪泰基金、创新工场、阿米巴资本、联想之星、九合创投、英诺天使基金、真格基金等8家机构中有6家,今年前5个月的投资次数较去年同期缩减超50%。
红杉资本(中国)、IDG资本、经纬中国等VC机构的投资案例也明显缩减了,缩减幅度在45%-67%之间不等。

  红杉资本(中国)、IDG资本、经纬中国等VC机构的投资案例也明显缩减了,缩减幅度在45%-67%之间不等。

显然,资本已经明显的传递出了趋紧的信号。

  显然,资本已经明显的传递出了趋紧的信号。

  资本潮水退去,巨头入场

  那些好年景里,资本曾经蜂拥而至的领域如今已成红海,竞争变得越来越艰难。潮水涌上来,造就一大批“风口公司”,潮水退去,巨头入场,裸泳者必将承受空前的压力。

  在严酷的资本环境下,下一个、可能以更不体面的方式倒下的,会是哪家公司?

  我不想重谈“C轮死”的旧调。在这一波寒流里,遭遇最大威胁的无疑会是C轮之后的公司们。

  进入C轮,运营成本可能是千万级的,任何一个低级失误,都可能造成大量失血。此外,进入C轮,意味着在所处的领域确实存在机会。当蛋糕不再变大,任何机会都会引来巨头的光顾。

  眼下,资本寒冬迫近和投资缩紧,则意味着曾经的明星创业项目绝大多数会被重新评估,创业公司很难再依靠烧钱、补贴和推广来获取大量新增用户。

  已过C轮、但仍处于第二阵营的创业公司亟需思考并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保持足够领先的行业地位,以及形成清晰的、可证明的盈利模式。如果两者都不具备,下场基本是被巨头们吞食。

  从这个角度看,被阿里以2亿美金收购的豌豆荚,很可能只是个一系列变局的开始。

  不是成就伟大,而是挣扎着要活下去。

  总的来说,不是豌豆荚们为什么没有成为伟大公司,是这个冬天太冷,那些原本的机会,已经不再是机会。资本趋利,他们需要寻找稳健、代表未来、能够安全退出的标的。

  处于红海的创业公司,尤其是那些已经拿到了C轮,又身处BAT入场领域的创业公司,如果没有足够清晰的盈利模式或者足够领先的市场地位,很可能,熬不过这个冬天。

分享到:

相关新闻